【台文學仔】一字多音之王
到大稻埕碼頭看布袋戲,演出前,跟長義閣第三代傳人黃錦章談天說地,瞥見戲棚的大字,心生疑問:長義閣的「長」,台語怎麼發音?
Tiâng,錦章說團內是如此說的,bingo!果然是嘉義本色,文音偏漳,譬如醫院「長庚」家鄉父老這麼說:Tiâng-kenn(各地各人發音差異甚大)。
這就讓我想到,凡遇到朋友的名有「長」字的,我都會先問發音,再稱名諱。因為,若不明涵義,「長」此字至少有十種發音,可說是台語的一字多音之王。
此現象,華語稱為破音字,台語的勾破(kau-phuà),但我想不只於如此。「長」的字源與涵義甚多,而在台語,又有文白音、腔調、地名的差異。也就是說,要解釋台語漢字複雜的發音系統,「長」是相當典型的範本。
以下據教育部辭典標音,參酌其他辭典,將「長」的發音列出,定有遺漏,有勞方家指正。
一、 tn̂g(白音):時間久遠或距離較大。例:長命、長途、久長冤。(不明宜蘭腔是否稱tuînn?)
二、 tiâng(漳音,文音),長或悠遠,專有名詞。例:長義閣(tiâng-gī-koh)布袋戲。
三、tiông(泉音,文音),長或悠遠,專有名詞。例:台東長濱鄉(Tiông-pin-hiong)
四、 tiúnn(白音),單位團體的主管或是領導人。例:館長,師長,祕書長。
五、 tiónn(白音),同上,台南比較盛行的腔調,謝龍介在台南市議會質詢時,稱賴清德為市長(tiónn)。
六、 tsiáng(漳音):上進有志氣。例如:長志。
七、 tsióng(泉音):上進有志氣。例如:長志。另有地名:雲林元長鄉(Guân-tsióng-hiong)。
八、tióng(白音,不知有tiáng此音否)
多出來的:錢加長寡。
輩分高的:長男,長輩。
成長進步:成長,長進。
地名:屏東長治鄉(Tióng-tī-hiong)。
九、tshiâng(文音):高大、大塊頭。例:高長大漢(ko/kau-tshiâng tuā-hàn)、高長四壯(ko/kau -tshiâng sì-tsàng)
十、Tiô,福建地名,長樂(tiô-lo̍h),長泰(tiô-thu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