巷仔內的巷仔內乾麵

Gustave Cheng
Sep 24, 2024

--

週一清晨,和太太到孝三路吃早餐。從基隆港畔的忠一路轉進去,99巷的大腸圈與長腳麵食沒開,巷子口的肉圓與魷魚羹雙拼還沒開,想說去阿本吃副燒賣配排骨肉湯,鐵門仍緊閉著。

老戴豆漿大王本日公休,太太說阿信剛吃過,走到底快到三十一號橋處,還有燒餅油條三兄弟的始祖魯平豆漿。昇美早餐屋恰在孝三路中段,在此潮濕的早晨,現烘烤的豬排三明治可取暖取味,和太太移步就要前進,眼睛餘光瞥見「張家扁食麵」紅色招牌,想到基隆款乾麵是裡台灣的巷內美食,三角窗臨於孝三路還算熱鬧(也沒開),蜿蜒入僻靜的79巷,阿忠古早麵店與張家扁食麵相對,真的是巷仔內的巷仔內(hāng-á-lāi)。

也不是第一次來吃,空間方正乾淨素雅,卻是首次早餐時刻來。標準款基隆乾麵,先攪拌再吃也是標準動作,太太搶先第一口,說這家的麵條比較硬。

無啦,是你傷久無食,這箍圍仔的焦麵攏平𠕇。

抽出橘色塑膠筷,入碗充分攪拌後拉出一道麵瀑,細細品嚼素白板硬麵體,一股鹹味就從澱粉味中冒突而出,這是美味的深核心。橘筷快快撥開撥開,挖出糾纏於豆芽菜與韭菜中的油蔥,這是雨黯港市的愉悅亮彩。

標配扁食湯(pián-si̍t-thng,餛飩湯),張家的皮泛黃,像深夜昏暗房間內的電視機,裡頭的餡是綢繆的情節,小小幾顆在淺湯中滾溜,劇短味長。

綜合湯為豆包加魚丸,投入蛋包就叫做三色湯,都是基隆的福州味啊!魚丸軟圓膨白,不強調貢丸的彈牙感,而是咬破後的魚鮮味,更要內餡豬肉香溢,意外的是,這家的魚丸餡為少見的褐色,流溢醬色汁液 — — 和半熟蛋包破出的明亮蛋黃,顏色對比,鹹鮮混融 — — 這兩味乃輕盈派的,湯碗中壓陣的豆包 — — 基隆名物豆乾包(tāu-kuann-pau),三角形的油豆腐扎實,豆皮夾藏口感層次與豆味,填入的絞肉用料飽滿,敷以魚漿再添鮮美。

麵吃到一半,抬起頭一看,先看到店家收藏的飛機車輛模型與公仔,更發現店內已滿座。除了我們夫妻,來店的客人個個是孤獨的美食家,各據桌子一側,頭朝不同方向,筷子指向不同的天,可都安靜地埋首吃麵,沒有人交談,方淨店內,只聽到點菜時的吆喝,以及吸麵時壓抑的欶欶聲。

吃麵動作大同小異,讓包扁食的老闆顯得不同:執竹片將肉餡敷上餛飩皮,三兩下折成包袱那般,安放紅色淺盤整整齊齊,以白色的薄巾覆上,好似給孩子蓋被。

餛飩包好三盤,這幼嫩的通鋪滿了,起身前,展開粉紅色帶美麗花紋的小桌罩,將瓷碗內的半屏山肉餡蓋上,深怕孩子細嫩的皮膚被蚊蟲叮咬,好細心,好可愛。

到門口付錢,離開前老闆找錢的空擋,看到一大桶的豆芽菜韭菜閒散浮於水面,切得細細的香菜於砧板堆疊出深色翠綠。塑膠紅招牌,羅列密密麻麻的湯品及小菜,選麵比較單純,只分小、中、大。

79巷長不及百米,一頭是孝三路,另一頭通往基隆火車站,微雨中和太太就要走出這條窄巷時,有處空闊開出。樓屋剛被拆除,拆得相當澈底,地板留存著俗艷的方形磁磚,左右鄰宅牆壁與屋後,還看得到油漆、階梯、窗戶之斑剝殘痕。

我隨口說,這棟房長年浸在基隆的潮濕霉氣中,得以擺脫幾十年的黯淡,終見開朗與清爽。

深得巷內的味道,走出時才得凊心。

平平淡淡也好,撥開撥開之後,糾纏的最底處,色彩正愉亮。

--

--

Gustave Cheng

鄭順聰,作家,作品有《時刻表》,《家工廠》,《海邊有夠熱情》,《晃遊地》,《基隆的氣味》,《黑白片中要大笑》,《台語好日子》,《大士爺厚火氣》,《仙化伯的烏金人生》,《夜在路的盡頭挽髮》。籌備詩集《我就欲來去》,撰寫長篇小說《情歌唱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