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行路幾何】函館秀項
2 min readJun 8, 2020
函館空蕩,出乎我的意料,週日下午,市中心人車寥寥,還以為走錯地方。但真有電車通行,街道叫銀座通,五島軒是老店老屋,對面有塊空地,鐵籬笆圍起石子及雜草。
北海道第三大城市,曾遭遇多次大火,太太查找資訊,網路是這麼說的。
女兒們頗能走,爬坡到了纜車站,排隊的多是台灣旅客,我跟孩子說,這就是流籠頭(liû-lông-thâu)。
在山頂俯瞰,遭多次大火的街市,清爽得很殘酷。
孩子們不懂景緻,可懂商店的哈密瓜牛奶糖,坐在落地窗前,夕陽將其影子按壓牆面。
函館山與本島之間的陸連地,一邊是函館灣,另一邊是津輕海峽,水岸如隱形眼鏡的圓弧,往內將市區輕輕托住,那是,女孩子的延頸秀項。
向晚的澄黃夕照抹上,我忍不住攝影又錄影的,小女兒忍受不住,旅途奔波累得哭鬧想睡,夏日北海道風還是霜冷,最著名的函館夜景就要浮現。
公車寥寥,一家四口提早下山,司機熟練地轉彎,延頸秀項仍在我心中,耳中響起山頂的歡呼聲。林間樹幽黯筆直,在流逝在縫隙間,是一層濃稠如麥芽糖的餘暉。
司機暫停,貼心地讓我們從轉角的開闊處,遙望夜景之部分。懷抱中的小女兒,雙眼迷濛成一層麥芽糖,也隨之收閤了。
◎刊登於《人間福報》副刊,2016.03.02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