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點心筋肉】寧夏夜市個人體驗

Gustave Cheng
5 min readMay 12, 2020

--

台語的小吃稱作點心(tiám-sim),肌肉襲自日語叫筋肉(kin-bah),按怎喙食點心,練思想的筋肉,請來讀順聰的專欄:點心筋肉。

◎刊載於《幼獅文藝》2020年三月號

在飲食的宇宙,人人都是孤獨的星球,沒有誰能夠強迫誰。不完全套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的書名:個人的體驗。

在孤獨的星球,人人都在尋覓慾望的出口。

尤其是台灣人,對飲食如此膠固(歐美人士困惑,為何台灣人總是在計畫下一頓餐飯甚至下下頓)。每頓餐飯的滋味,影響心情更甚於天氣,而滋味之好壞偏向,與「個人的體驗」有絕對的關係 — — 這緊緊繫連著童年回憶、風土浸潤、個性喜好,且隨著年紀、遷徙、歷程而增益。

固執的僻性是打死都難改,此專欄「點心筋肉」談到嘉義人對火雞肉飯之執念(詳見《幼獅文藝》一月號專欄),又談到出國在外,絕不吃中國菜,而是找些「似近實遠」的東方菜系如日、泰、韓料理,才不會因深知有無而敗壞遊興。(二月號文章也要讀啦!

固執近乎痙攣的嘉義人出外,尤其在台北,對飲食常不能適應。所以會繞一下彎,找些「似近實遠」的老滋味,讓個人的體驗不至於太過「違和」。

食肆當然很多,萬華、大稻埕、美食之港基隆,甚或是戰後嬰兒潮嘉義人北上打拚聚集的三重、新莊、板橋等等。

以及本次專欄要談的寧夏夜市。

位於歷史破百年、曾專收女生的蓬萊國小門口,雖說這幾年被觀光客包圍又出了家全台連鎖的盛名滷肉飯,店面賣的是蚵仔煎(最好吃的那家當作蔥油餅煎)、麻油雞(台北盆地最頂尖)、鵝肉店(有鹽水有煙燻),豆花店和日本料理等等。但我偏愛下午四點才設置、位於街道正中央的那排不顯眼小攤(非招牌俗艷的新潮小吃),如化石般沉積著老滋味,竟和我個人的體驗似遠若近,不完全符合又跳躍式符合。

最令人跳躍的是「蛋包蝦仁湯」,這在我們嘉義稱「冬菜蝦仁蛋湯」,為那家知名沙鍋魚頭店早期的招牌菜,對老老嘉義人甚至我來說,冬菜蝦仁蛋湯的滋味是早於沙鍋魚頭的。寧夏夜路這攤,蛋也是一粒一粒打於有篩孔的平盤上,用水蒸氣與淺淺的湯來燙熟,料同樣有裹粉的蝦仁、芹菜珠、冬菜。嘉義的用寬口的碗盛裝湯湯水水,冬菜味道濃厚;寧夏夜市的則用深碗滿載飽足,蛋黃較熟主導了整碗湯的主調。

兩家各擅勝場,雖說我還是偏愛半熟蛋(乃危險的特技,敬請期待尾後專欄專論)。

此攤寧夏夜市老滋味,店名為「知高飯」,是台語豬哥飯(ti-ko-pn̄g)華語借字,攤前滷滿滿的豬肉各部位,如大家熟知的排骨飯,還有香菇赤肉飯。赤肉(tshiah-bah),就是瘦肉(sán-bah),又稱作精肉(tsiann-bah),台語稱呼殊異、美味實同,我們嘉義人稱香菇肉燥飯(bah-sò-pn̄g),即被媒體渲染為國飯的滷肉飯plus片絲香菇。

這盛宴還不止於此,恕我把扒食當下秒記的文字列出:

豬跤飯(ti-kha-pn̄g): 骨肉一體的凝聚,得360度咬嚙,氣味殊勝。

腿庫飯(thuí-khòo-pn̄g):皮筋如手風琴悠緩拉開,分段分節將肉質的層次天地吞食。

台灣人吃飯定要有湯來配,這家是燉路(tūn-lōo,市面美字為燉露),將食材放入燉筒內,置入抽屜般的蒸台內,久蒸逼出精華來,待客人點餐抽拉而出,夾出熱騰騰的燉筒,倒扣碗中添加高湯。食材是盈溢下港(ē-káng,泛指台灣中南部)風情的金針排骨湯、蛤仔排骨湯、苦瓜排骨湯,以及越來越罕見的苦瓜丸湯(苦瓜瓤挖空內鑲肉的鄉野味)。

「知高飯」的滋味,解我這個門牙縫特大的嘉義人的鄉愁,擺脫火雞肉飯之病態講究,在中南部味道的似近若遠中,讓個人百分百體驗。

可別忘了桌上讓客人自在添加的菜脯(tshài-póo),長條形不規則不死鹹,帶俐落的爽脆,下飯最高。

個人的體驗固執雖固執,可會隨著年紀、遷徙、歷程而有新的固執產生。走過寧夏夜市,赫然發現郭魚湯!心頭就拂來高雄港都那豪爽海風、夾魚肉沾哇沙米嗆腥入口的回憶。望見咖哩飯立刻超連結基隆廟口,雖說寧夏夜市的碗深蘿蔔大塊赤肉韌;基隆的淺盤甜滋滋肉軟味長,寧夏夜市的咖哩飯竟也有粒粒打蛋入淺鍋的蛋包,湯頭竟是台灣老家族飯桌上的瓜仔肉湯!

不因外在眼光而改變本質,個人的體驗切切是美食的核心。雖不合時宜,雖固執孤僻,這樣不改的死性,如肌肉般,得常訓練,才得堅實,才得氣力十足。

--

--

Gustave Cheng
Gustave Cheng

Written by Gustave Cheng

鄭順聰,作家,作品有《時刻表》,《家工廠》,《海邊有夠熱情》,《晃遊地》,《基隆的氣味》,《黑白片中要大笑》,《台語好日子》,《大士爺厚火氣》,《仙化伯的烏金人生》,《夜在路的盡頭挽髮》。籌備詩集《我就欲來去》,撰寫長篇小說《情歌唱徹》。

No responses yet